【资料图】
“可别小瞧了这个小家伙,它可以实现‘充电+储能’双应用模式,不仅能作为移动充电桩,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还能用作储能,利用时差错峰补电。”6日,在位于南通高新区的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公司研究院院长林伟介绍起眼前一排胖胖萌萌的机器,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称它为‘大白’,它类似于充电宝,但又比充电宝多了一项储电功能。”
“大白”全名为智能移动储充桩,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1.3米,全身雪白,点缀红色,前脸是一块呈现笑脸形状的显示屏,后端设有充电显示区、刷卡区及充电枪等。在人员操控的情况下,可灵活转移位置。
近年来,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备受推崇,但充电难题成为其普及的关键卡点。2020年年初,南通国轩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智能移动储充桩,集人工智能、无线遥控行驶、大数据分析和智慧充电等核心功能于一体,变“车找桩”为“桩找车”,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2022年1月,智能移动充电桩通过省级新产品投产鉴定,同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二十八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目录》,有效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施。
“智能移动储充桩的操作很简单,电车车主在手机端App或小程序输入充电指令,‘大白’就会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自主行驶到目标位置。车主只需将充电枪接入车辆充电口,就可以开始充电。充电完成后,手机端App或小程序会跳出提醒,车主结束充电,‘大白’会自动返航到充电设施位置,并利用晚上谷电时间为自己充电。”林伟说,“大白”充满后可为4到5台新能源汽车充电,且可移动式电源设计让充电场地不受限制,可用于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工商业综合体等场景,对充电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进一步降低,不需要基础建设,安装更加简单方便,还能实现远程在线监控、智能运维调度等功能。目前,南通国轩正在一代、二代产品的基础上研发三代产品,体积更加小巧灵活,计划到2025年实现市场投放量超千台。
“不出远门,电车完全能满足使用需求,但跑长途不敢想。”通州的一名新能源汽车车主小陈说,身边开新能源汽车的朋友几乎都有一种“充电焦虑”,“基本不会开电车出远门,就怕找不到充电桩。”对于“可以自己移动、不用去抢专用充电车位的充电桩”,小陈表示“可以期待一下,应该很方便。”
记者从通州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办公室了解到,截至2022年年底,通州共有新能源汽车约1.13万辆,到2025年将达到4万辆,配备已登记验收的公共充电桩约300根,目前尚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工作人员表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移动充电桩也能应用于更加广阔的市场,与固定充电桩实现功能互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记者 徐爱银 任溢斌
[编辑:季肖寒]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