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以酥
近日,「新冠第二波」的话题冲上热搜榜首。随着不断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抗原检测,有关「二阳」的讨论热度也持续攀升。
而在互联网之外,医院也是率先感知到变化的地方。北京某医院的医生陈旭回忆道,大概在一周前,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量便有所提升。「只不过现在不进行常规检测了,所以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新冠的患者,只是统一在发热门诊处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一边,身处南方城市的医生赵琪的感受则来自于医院内部。「门诊那边我不清楚,但是医生里面已经有『二阳』的了。」
发热门诊新冠检出率增高,确诊数仍在个位
4 月 23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最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截至 2023 年 4 月 20 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 1.7%,抗原阳性检测率为 0.5%,较一周前均有所上升(1.3%,0.3%)。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宋梓是西南地区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医生,前几日,她自检发现抗原阳性。上报医院后,担心二次疫情的影响,医院统计了各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并结合发热门诊情况在各科室内部做了简单报告。「到上周末,我们医院发热门诊的新冠阳性的检出率已经接近 50%。」
根据宋梓分享的数据,本月初,她所在的医院内发热门诊主要以流感为主,新冠阳性检出率则稳定在 20% 左右。随着时间进展,流感检出率呈现浮动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新冠的检出率。直到上周,新冠阳性的检出率才出现上升趋势。
「但由于我并非相关科室的医生,所以并不清楚检出率背后具体的就诊数量和感染情况。」宋梓说道。也有医生同样表示,尽管自己所在医院阳性检出率有所上升,但整体的检测数量可能并没有那么多。
图源:丁香园评论区
而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披露的数据也不难看出,尽管阳性率有所上升,但均处于 1% 的低水平状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主任吕芳芳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门诊)大部分是没有阳过的这些人。」据采访中的邵逸夫门诊医生介绍,2~3 月份,一天偶有 1~2 例新冠阳性患者;而 4 月份门诊人数增加后,最多的一天也仅有 8 例阳性患者。
吕芳芳主任在采访中称:「病例数是比以前有点增加,但增加只是个位数的增加。大部分『二阳』病例更多是从国外回来,还有一些是去东南亚旅游回来的。」
但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医院现在已经不再进行常规核酸检测了,很多患者其实都是在家测抗原也不来医院。但如果患者没有主动来医院进行检测,我们其实是很难获取新冠的感染情况的。」陈旭说道。
缺乏检测数据的情况下,陈旭对目前疫情的判断只能依靠个人的感受。「只知道发热患者的数量是有升高的,别的都不好说。」
部分医护人员自检阳性,医院提醒做好防护
除了发热门诊增加的阳性患者,也有不少医护人员自检发现抗原阳性。南方地区某三甲医院的医生赵琪发现,科室里「二阳」的同事越来越多。「但是因为现在不做大规模核酸检测了,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测抗原得出的结论。」
赵琪注意到,和去年年底的大范围感染不同,这次大家的症状都相对较轻。「基本上就还是发热、咳嗽这些,也没有网上说的眼部症状和胃肠道症状。有些人看症状比较轻,也就没测抗原,继续正常上班了。」
宋梓的情况则有些特殊。上周降温后,她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中午午休后感觉有点乏力,下班后就浑身发冷,后来整晚都在发烧,基本没有睡着。」由于去年 12 月到现在一直没有被感染,宋梓的症状比较明显,她估摸着自己应该是「首阳」,自测抗原确认阳性后,便报备了科室请假在家休息。
2022 年 11 月,一项来自于意大利的研究显示,在 1.57 万例再感染人群中,医护人员再感染风险是非医护人员的 2.38 倍[1]。另一项发表于 The Lancet Reqional Health(Southeast Asia)的研究显示,在所有类型的医护人员中,护士和住院医生的再感染率最高,分别为 40.8% 和 38.6% [2]。
更高的暴露风险也让医务人员的再感染情况备受关注。来自西北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生李一辰表示,自己所在的医院虽然尚未出现阳性感染的医护人员,但依然会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疫情有所担心。「倒不是担心自己会再次感染,只是希望可以尽量避免发生医疗挤兑。」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首次感染后体内已产生部分抗体,有较强的免疫基础。但对于老年人、慢性病及合并有基础病的患者仍是新冠的高危人群,感染风险更高。这部分人群和未感染新冠的人群在外出时同样需要做好防护,必要时接种疫苗。
赵琪和宋梓均表示,尽管医院内部已经出现阳性感染的医护人员,但目前医院受到的实际影响较小。「除了我自己,现在(医院内部)还没听说有其他人也感染新冠了,几乎可以说是没什么影响。」宋梓表示,除了统计感染情况,目前医院也在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出行时佩戴好口罩。
文中 陈旭、赵琪、宋梓、李一辰 均系化名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