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没夸多久,
多数时候,对于大人们的回应,想都不想,就果断说不。这个不行,那个不要的,整个一小刺头。甚至不想搭理你了,直接假装听不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开始的这种反应,让我觉得挺好玩,有个性。当偶然多了,越发觉得状况不对。
就连换个尿片都要跟我唱反调,宁愿拖着臭烘烘的”包袱“,被我前后追着像抓小鸡一样,围着茶几绕圈圈,都不肯乖乖就范。
有次被婆婆嘲笑,这么小就管不住了?心里更不是滋味,难道真的是我的管教出了问题……困惑中,无意翻到一本育儿书,才得知,原来这也是一种适龄行为。
书中指出,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希望掌握自己的世界,但语言发展的局限,又无法支撑他们很准确地表达意愿,导致他们喜欢用极端的行为来表示抗议,或者宣布自己的“主权”。
特别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依然事无巨细,孩子的独立权没有争取到,更容易产生抗拒。
同时,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他们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每天陪伴在身边的人。如果家长自己每天不断地说不,宝宝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一学一。
从我自身的体会感觉,凡事皆有两面性:
好的一面:孩子会说不,是认知方面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说明孩子有个性,有了自己的想法,会表达自己的要求,而不再轻易妥协,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对于家长而言,也更能清楚知道孩子的真实需求,省去了很多猜测和误会的环节。
不好的一面:反调唱多了,家长为此要跟孩子开展各种斗争,比较考验家长的耐性。倘若强行执行,不仅会搞得大人精疲力尽,还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培养。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越是刻意纠正,就越容易强化孩子的这种惯性。毕竟年龄还小,也还没有必要把它上升到“叛逆”的程度,作为家长,最好是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多给一些选择的空间
如果孩子的情绪还好,只是单纯地说出不想做某个事。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商量,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尽量满足宝宝“自己做主”的意愿。
询问方式上灵活一些,避开说不的机会
比如,想给宝宝洗澡澡的时候,如果宝宝正玩得嗨,担心会抗拒。可以找个合适的时机,问宝宝”宝宝你困不困?我们是现在先去洗澡再来玩,还是再玩一会儿再洗“。
而不要直接问,”宝宝我们去洗澡好不好?“尽量不给他制造说”不“的机会,没有这种心理暗示,执行起来有时候也就少一分抗拒。
冷静处理,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的反抗情绪很激烈,场面很难把控,很多家长也会跟着情绪失控,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僵持不下,家长的愤怒指数更会蹭蹭上涨,处理方式也容易走向极端化。
结果除了两败俱伤,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而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保持冷静,即便是假装的,把孩子尽可能带到一个不影响别人的地方,等他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稳住情绪后,再语气温和地跟他沟通。
身体力行地去影响
孩子天生爱模仿,尤其是这个阶段,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这一模仿天性。
比如,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孩子如果平时比较抗拒。可以到了开饭点,家长先不要问,自己一边吃一边称赞饭菜的可口。
如果孩子被吸引到了,再问问他,你要不要吃一口呢?这个时候孩子的配合度往往会比追着赶着喂,更容易一些。
总之,遇面对喜欢说“不”的孩子,传统的以暴制暴和毫无原则的妥协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家长,还是尽可能地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