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徐州市泉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该区35条农村道路陆续旧貌换新颜。整治过程中,该区充分发挥组织谋划、督导推进、宣传总结等职能作用,高质量完成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让“村村通”变“路路安”,让农村群众走好“幸福路”“平安路”。
高标准治理,肃清隐患
由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出行方式也面临着深刻变革。徐州市泉山区立足辖区农村道路的实际情况,从5月中旬开始全面排查各类隐患问题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出台了《泉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围绕隐患排查、能力提升、秩序维护、宣传教育4个“美丽乡村道路安全”专项行动共10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全面落实。
(资料图片)
据泉山区副区长陈倩介绍,泉山区共有35条农村道路,包括县道6条、乡道14条、村道15条,总里程113公里。在前期的排查中共发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73个,普遍存在道路破损、路灯、护栏和交通标识等配套设施不全的现象,目前已整改74个。
如今,在柳新镇的柳天路、陈刘路等道路上,已经安装了崭新的交通标识牌。柳杨线、柳黑线上,清晰的交通标线也让人眼前一亮。
除修路外,各类道路隐患均列入此次整治范围。如拆除道路上的水泥隔离墩、加装“路长制”标牌、护栏,施划道路标志标线,增设交通信号灯及安装路灯等,有条件的路口实施“坡改平”改造。
风险车辆带“病”上路是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顽瘴痼疾”。泉山交警部门联合农水、市场监管、柳新镇等部门执法力量,加大对“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运输企业“红黑榜”和联合约谈惩戒制度,坚持源头打击与路面查处并重,形成严打严管的高压态势。
高标准优化,探索创新
桃源河桥是前期排查中群众反映较多的一座危桥。该桥连接柳新镇陈塘村、天齐村、垞城村和新桥村,因年久失修早已无法满足当地的通行需求。货车、客车、消防车等大型车辆无法从桥上通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充分调研和研究后,我们针对该桥制定了具体治理方案,决定拆除后进行重建。”柳新镇农路办主任吴传久介绍说。“筹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预计两个月后,一座长43米、宽12米的新桥就将和大家见面。”
在“美丽乡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中,泉山区全面分析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梳理事故特征具有典型规律性的重点路段,从人、车、路、交通环境及管理等方面深度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梳理死伤事故发生路段、车辆、驾驶员、运输企业及交通违法因素,着重梳理出一批事故多发的交通“黑点”,形成隐患道路情况报告。
抓好道路交通安全,需要紧盯“人、车、路”三要素。为遏制农村地区超限超吨等货物运输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有效压降交通事故,交警部门专门出台《农村地区超限超吨等货物运输车交通安全专项行动方案》,有序开展超限超吨等货物运输车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实现上路前、行驶中、违法后全流程防控,人、车、路、运输企业、建筑工地全链条覆盖,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企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吴传久说,排查发现柳新镇某纸业公司货车较多,于是对其采取动态监管,核查企业车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非法改装、拼装车辆和驾驶人交通违法未清零等现象,督促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和隐患整改,严防“带病”生产,做到安全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
7月5日,泉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第一阶段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现场实地查看前期已整改完成的74项问题,涉及10条乡、村道路。通过“回头看”行动,有效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高频率宣讲,多点发力
“骑电动车一定要把头盔戴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陈塘村村口,泉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志愿者、村民赵士玲每次看见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的居民,都会上前提醒。
在此次专项整治中,泉山区共招募志愿者80人,他们除每天配合交警部门劝导交通违法外,还会按照相关部门的安排,开展安全宣传、排查隐患、协助事故处理等工作。
不久前,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泉山区开展了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真实事故案例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摒弃交通陋习。
每天下午,在重点路口、田间地头,民警和志愿者们向过往群众宣讲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典型事故案例,呼吁大家杜绝农用车和拖拉机人货混装、骑电动车摩托车不戴头盔和超员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刻牢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做到农业生产生活两不误。
白天上街面、高峰上路口、夜间进家庭,在企业、学校、田间地头,由交警、普法人员、老师、志愿者等不同群体组成的宣讲力量,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形成互相督促、互相纠正的良好氛围,织密“多方共治”的良好格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天
通讯员 泉轩
校对 陶善工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