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嵊泗贻贝,“碳”路蓝海经济。昨天上午,我市首笔海洋碳汇项目交易完成意向签约,《舟山市海洋碳汇(蓝碳)交易机制构建实施方案》同时发布。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约,就未来贻贝养殖项目碳减排量开展认购签订了“蓝碳”交易意向书。
据了解,“蓝碳”又称为海洋碳汇,一般指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蓝碳交易,是实现“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市拥有丰富的海洋碳汇资源,除盐沼、淤泥质光滩、碳汇渔业等蓝碳资源外,还积极推进红树林的种植和培育,固碳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此次海洋碳汇项目交易,作为“卖方”的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拥有贻贝养殖户518户、养殖面积2.23万亩。“贻贝是海洋碳汇的直接产生者,养殖渔民就是得益者。”谈到贻贝海洋碳汇交易收益的使用,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存国表示,主要将用于和贻贝养殖全过程相关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贻贝产业后续发展的投入。
作为“买家”之一的浙能舟山煤电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谢增孝表示,非常期待未来嵊泗贻贝产生的碳汇量,实现碳汇量交易后,可以用来中和企业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发电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洪志标认为,此次我市开展海洋碳汇市场化交易探索与实践,既有助于将我市的“蓝碳”优势转化为“蓝碳经济”,又可以为全省沿海地区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探索蓝碳富民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路径。
“海洋碳汇作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之一,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较大的‘去碳空间’,亟需进一步研究和挖潜,有效激发海洋碳汇潜力及价值。”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杨首权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是推动海洋碳汇保护和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实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碳汇富民的重要路径。
另据了解,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备案即将重启,我省将积极推动舟山海洋碳汇项目纳入CCER体系,从而提升我省在海洋碳汇交易领域的话语权。
标签:
滚动